发达国家消费合作社运动的成功与失败(一)

日本生活协同组合联合会/生协综合研究所 编著(1997年1月出版)

符纯华  译著(2000年)

欧美消费合作社在全球化大竞争的环境下激剧动摇;

英国、德国消费合作社为何苦苦争战?

意大利、西班牙消费合作社为什么还健康地发展?

面向二十一世纪,日本消费合作社的现状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序章

在国际化进程中,处在十字路口的欧美消费合作社

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欧美发达国家消费合作社面临的挑战

政治、经济、社会的国际化给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活都带来了根本性的、深刻的影响,合作社的组织和事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ICA(国际合作社联盟)前主席马尔摩斯先生在《合作社与其基本价值》一书中曾经问到:一个国家的合作社能够继续单独生存下去吗?,他举了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即:国与国之间自发的统一进程欧洲共同体,得出结论:合作社之间进行国际间的经济合作的必要性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巨大。

贝克先生在《蜕变世界中的合作社的价值》书中分析了在国际经济结构中世界合作社领域与资本主义企业相比较为什么落后,在此基础上,他又指出要把建立国际间合作社业务经营网络作为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作为未来合作社世界性的基本价值,他提出了国内国际间相互合作的原则。

迈克·弗逊博士在纪念ICA成立100周年的曼彻斯特大会上提出的二十一世纪的合作社宣言中强调指出:如果合作社人希望合作社事业成为全人类的事业,那么合作社必须进一步考虑现存的各个领域与即将日臻完善的各个领域之间的合作,必须认真探讨合作社如何跨越国界而团结一致的课题。

本文着重介绍以欧美各国流通业界为中心的国际化冲击及消费合作社对此所遇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消费合作社大多迫于国内企业的竞争,世界流通业界的动向未必引起日本消费合作社业界的充分注意,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确实已经开始波及到日本流通行业,欧美各国消费合作社今天所面临的情况正预示着日本消费合作社的明天,所以日本消费合作社要从欧美消费合作社的经验当中吸取教训。

一、全球化经济与竞争的激化

1、区域性市场统一及因此而带来的冲击

19931EC(欧洲共同体)统一市场开始启动,欧洲市场是一个拥有12个国家,3亿4000万人口,5兆美元GDP的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也就是说,该统一市场完全扫除了对物资流通和人才流动的障碍和壁垒,在标准、规格,政府协调,服务,资本流动,知识产权等领域都大幅地撤除了技术性障碍,同时还撤除了增值税等税制方面的障碍;实现了人、物资、服务、资本的流动基本上自由化,除各国货币不同外,在该地区之内从事经济活动可以如同在国内一样方便。

更有甚者,属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的北欧、中欧七国当中的奥地利、瑞典、芬兰也于1995年加盟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已经成为包括有15个国家的、更进一步扩大、深化的欧洲联盟(EU)。中、东欧的匈牙利、波兰也申请加盟,其他各国也纷纷以加盟欧盟为目标,统一市场也正如其名称一样作为覆盖欧洲全境的巨大市场大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1989年美国、加拿大自由贸易协定开始启动,1992年批准墨西哥加入该协定,称之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该协定以建立在人口、GDP(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超过欧盟的自由贸易圈为目标,并已经开始着手与南美共同市场合并统一。持续高速增长的亚洲地区各国之间也产生了各种经济圈,亚太经济 合作理事会(APEC)也企图建立包括ASEAN(东盟)NAFTA在内的环太平洋的地区合作体系和自由贸易区。

这种巨型市场的形成给欧美各国合作社带来了种种影响。以前,在北欧、中欧地区,在人口1000万以下的市场,消费合作社可以自豪地说其经营是最好的或者说具有与此相应的地位,但一旦融入统一市场,消费合作社立刻暴露在与德国、英国、法国等欧盟大国所拥有的跨国企业的严酷竞争之中。而且,保护国内市场的各种规定也正在逐渐减少,各国合作社都在同等竞争条件下与国内和国外的大型企业进行竞争。

欧盟的经济社会政策的统一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推动了有关食品的法律、规定的协调(如:食品的成份标识,放射能照射食品,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食品卫生,污染食品,食品包装材料,认证手续,检查标准,低热量食品,原产地标识,有机栽培农产品,肉食类、奶制品、鱼类的卫生标准等);环境政策的统一;增值税等税制的统一;按照社会劳动宪章而执行的劳动条件的标准化等。

但各国开设大型店铺的规定是属于国内商业政策的问题,只要该国能给予投资者该国公民待遇( 即同等对待国内投资者和其他的加盟国的投资者,执行同一规定),它就不会成为欧盟标准的限制对象。

此外,营业时间,劳动时间,商品价格,店铺的占地位置和面积大小等均不受欧盟委员会的活动的影响,依然受国家标准的控制。

2、跨越国境的合并和收购及由此带来的高度垄断

上述经济、社会政策的统一已经加速了在欧洲流通业界、食品加工业界方兴未艾的国际化潮流,也带来了激烈的跨国竞争。欧洲大型食品企业业已跨国化、集团化,并拥有巨大的实力,为了统一市场做准备,从80年代后半期就已开始了积极的合并和收购。1990年到1991年在欧洲有关食品企业的合并和收购就有400起以上,其中1/3是国际性的合并收购行为。

如瑞士雀巢公司收购了Luntory(英国巧克力)Vitony(意大利通心粉)Perie(法国清凉饮料)等各国颇具实力的制造工厂,英国Grand.Metopolitan公司收购了德国、瑞士、美国的连锁餐饮业企业,而瑞士的Sishire公司又被美国的Philipmoris公司收购,这些食品业界的重组行为已经超出欧洲范围。

由于大型食品生产商对上游产品的高度垄断而产生了激烈对抗和竞争,食品流通业界也通过收购和合并进行市场重组。欧洲流通业界的市场占有率的高度垄断在北欧和中欧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食品流通业占前5位的大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瑞典为94%,瑞士为79%,英国为61%,法国为49%,德国为37%,可以说都迅速地提高了。(1991年,CIES统计资料,日本为5%)

这样,欧洲各国国内市场已成熟化并达到饱和状态,因此,要通过合并、收购,资本参与,合资,特许经营代理权和战略性协作等方式,积极向周边国家、垄断程度较低的南欧各国以及现代化流通业尚不发达的中、东欧各国扩展其业务。

例如德国的DISCOUNTSTORE·CHAIN(廉价销售连锁店)ALDI以周边国家为中心在9个国家开展业务;法国家乐福超级市场集团在包括南北美洲和亚洲在内的13个国家拓展其业务。通过这种国际性的收购和合并,出现了跨国零售企业,可以想见流通领域将进一步高度垄断和集中。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亚洲已经成了欧洲和美国的巨型连锁企业的战场,WOLMART(美国)METRO(德国)、家乐福(法国)MARCS AND SPENCER(英国)MARCRO(荷兰)等在NIES(新兴工业化国家)及东盟各国建立根据地,虎视耽耽地盯着日本和中国等地的巨大市场。

1 欧洲大型零售企业与跨国联合进货集团的食品购销总额(1994/1995)

 

3、跨国流通集团的形成

为了联合起来共同进货,欧洲流通业界逐渐发展成为跨国流通集团。即:由几个顶尖企业通过与各国食品流通企业结成同盟,以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为目的,以商品调配为主,其目标是:在市场,物流,生产,情报系统等领域建立合作体制。现在代表欧洲的食品流通企业之中的半数都以不同的形式加盟联合进货集团,参加业务协作。其结果,欧洲的巨型零售企业及跨国联合进货集团占到食品零售销售总额的72.1%,并不断地高度集中、垄断。(如表1)

这种国际性的联合进货组织的进一步加强也把消费合作社卷了进来,同时向前发展。 MIGROCOOP瑞士是瑞士流通业界的两大势力,但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联合进货集团而都致力于加强各自的竞争能力。以北欧消费合作社为中心的联合进货组织即NAF(北欧消费合作社联合会)与欧洲第二位的DEUROBUYING集团签订了联合进货协议,也加强了企业间的合并。

二、成败分明的欧美消费合作社

1、拥有自己的理想和战略而不断地向前发展的消费合作社

在经济、社会和流通业界的剧烈变化的过程中,欧美消费合作社被清楚地分为不断前进的消费合作社和节节后退的消费合作社。瑞士的MICROCOOP瑞士的起源不同,在经营占地位置策略、业务经营策略、商品策略等方面都采取对立的立场和做法,作为瑞士国内的第一大和第二大流通企业在提高瑞士国民生活水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两者合并起来约占国内零售业的29.9%,仅食品就占42.7%。两者作为对手在进行竞争的同时,给瑞士流通业带来了种种革新,也给世界流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特别是MIGRO,它不仅仅在业务经营方面开创了新纪元,如:积极推进连锁店经营方式和现代化经营方式;积极向石油制品、银行、保险、旅行等领域扩展其销售业务,实行业务经营多样化;实行完全自主的商品生产和自有品牌战略;高效的流通体系等,而且捐助文化事业(联合会捐出总营业额的1%,其他消费合作社为0.5%)和有组织地实施广泛的成人教育,率先制定和实施环境政策,由全体社员投票决定重要政策并发行《社会报告》等,在社会责任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令人注目。

COOP瑞士还在农村地区拥有店铺经营网点,同时积极促进消费合作社、店铺、物流的结构改革,它的三种环保商品也受到高度评价。

这两个消费合作社集团都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支撑着瑞士人民的日常生活,国内市场已趋饱和,另一方面全球化的浪潮也迅速波及到尚未加入欧盟的瑞士,消费合作社开始面临国际化的新的挑战。

传统上消费合作社实力较强的北欧各国的消费合作社也面临新的挑战并力保在市场上的地位。

丹麦的消费合作社(联合会FDB537个的会员社)1995年开设了大型仓储式超级市场、大型超级市场、超级市场、自助店、廉价销售店、家电专卖店、家庭用品维修商店等多种形式的连锁经营店,占食品零售市场的38%。在消费不景气的情况下,FDB80年代末收益恶化,并卖掉了生产部门,开始进行重组进货、批发和零售部门。

根据1977年的消费者政策计划FDB积极致力于有关食品消费和食品安全性的研究、教育,超前的环境策略,并起到了广泛的社会作用。95年引进了新的社员制度,并进行扩大社员的宣传活动,为150万人发行了社员卡(按惠顾额的2%返还),发行了年度报告和社员情报杂志。

966,FDB在其创立100周年大会上采用了新的消费者政策计划。该计划把社员的影响力、相互信赖、周到服务、增进消费者权益作为丹麦消费合作社的基本价值而提出来,到2001年以前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提出以下五个内容:进一步发挥社员的特点和扩大影响力;充实有关商品的成份、产地、环境、消费伦理、健康和安全等的商品情报;通过消费合作社和商品供应商来减轻环境的负担;加强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讨论有关消费的伦理问题。该计划由连锁店及各部门作为行动计划而具体实施,每年发表相关的年度报告。

挪威的消费合作社联合会(NKL)于1990年制定了90年代的战略,并拟定了三个课题,即:(1)明确合作社的本质,发挥竞争优势;(2)在市场方面,作为职业经营者从事良好的经营,从根本上改善经营业绩;(3)加强NKL和会员社之间的合作关系,实现组织一体化。

关于(1),到95年,已将45万社员扩大到60万,平均年龄由58岁下降到42岁,社员将总购买额的50%集中到消费合作社消费,并制定了实现返还3%的雄伟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NKL引入了在全国任何地方都能使用的社员卡(具有记录惠顾额、银行卡、信用卡的功能),吸引年轻人,因此使社员总数超过70万人,其他的目标也基本达到。

关于(2),制定目标为:经常项目的利润率由2%提高到3%,在食品零售市场占有率由22%提高到25%,通过改善业务经营和实施下列改革,这些目标也实现了。

关于(3)NKL400多个会员社制定了维持各地区的多样性,同时作为一个事业组织而统一行动的目标,NKL750个品种的商品实行统一进货,按照特许代理合同,把全国各地的消费合作社店铺作为统一的连锁店进行经营。

在芬兰,与工会系统E集团的全国单一化、有限公司化路线相反,以SOK为中心的S集团采取了维持合作社的联邦性质,集中会员社的资源,加强全国连锁的经营方针和策略。其结果,会员社的数量由85年的82个减少到95年的44(其中23个是跨地区消费合作社),但其总经营额由185亿芬兰马克增加到241马克,零售市场占有率由16.3%增长到22.5%94S集团在全国引入社员特别系统,社员只要出示S卡,就可以在任何店铺购物,并能享受按惠顾额分红的优惠,因此社员在消费合作社店铺的消费大幅提高了。

意大利因种种限制而导致流通业的现代化程度落后,消费合作社和店铺经营规模也比欧洲其他各国小,且主要由政党来决定其经营路线和人事安排。但1987年意大利采纳了欧洲统一的协定,由此,意大利政府以六年后的欧盟统一市场为目标,积极放宽限制,同时跨国企业开始在意开展业务,意大利零售业面临着与法国、德国等国的现代化零售业之间的激烈竞争。

在意大利消费合作社内部,经济独立的大型会员社与若没有其他消费合作社和行政的援助就难以支撑的小型社员社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更有甚者,政治优先的平均主义的老式干部们与经济优先的能力主义的年轻领导者之间的差距和隔阂扩大了,所以,转变意大利的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的经营路线已不可避免。

1987年的全国合作社保险合作社联盟第32次大会摒弃了以前的政治优先的路线,提出了以由大众组织向企业体制转变为目标的路线,在全国、州、基层社各级进行干部大调整,积极促进干部年轻化和脱离政党的自主经营。意大利消费合作社联合会(ANCC)也通过统一合并使消费合作社进一步大规模化,通过骨干消费合作社开设大型仓储式超级市场等大型店铺,通过重组联合会和基层社的功能,积极促进并加强上下统一。

通过这些现代化经营方式的努力,意大利消费合作社从90年到95年期间总营业额和社员数分别增长了1.6倍和1.3倍,拥有5.9%(自助店的16%)的食品市场占有率,成为国内最大的流通企业。

西班牙现代化流通手段落后,所以欧洲统一市场,特别 是以法国为首的外国连锁企业接连不断地在此拓展业务,作为消费合作社除巴斯克地区的EROSKI消费合作社和巴林西亚地区的COSM(两者占全国总营业额的49%)外,其他的都规模小,很分散。

EROSKI消费合作社在蒙德拉贡合作社集团内部继续稳步向前发展,已经成为巴斯克地区最大的流通企业,90年还就业务经营的基本战略问题进行讨论,:是仅仅停留在巴斯克地区还是在西班牙全境开展业务,最后采取了后者的路线。即与COSM共同建立合资企业SECOSA,设立由巴斯克地区的保险合作社和地方银行参加的投资公司---EROSMEL,在两个消费合作社经营范围以外的全国各地建立大型仓储式市场和超级市场。

由意大利的骨干消费合作社组成的超大型仓储式市场的后援组织--GDE(欧洲大规模流通组织)也向EROSMEL入股10%,不仅仅如此,该后援组织还在技术合作,情报交流,非食品类的联合进货等业务方面进行密切合作,1992年还向邻近的法国巴斯克地区拓展业务,并开设了超大型仓储式市场。经过努力,EROSMEL消费合作社集团的经营额由85年的302亿比塞塔增加到1995年的3043亿比塞塔,十年间增长了10倍,在西班牙零售企业中位于第三位(第一、二、四位都是法国的大型连锁企业)

2、面临竞争而节节后退的消费合作社

70年代荷兰的COOP NEDERLAND(荷兰消费合作社)破产、比利时消费合作社衰退之后,80年代法国、德国消费合作社也陷入了深刻的经营危机之中。到1984年,法国还有18个跨地区的消费合作社开展活动,并拥有200万社员和310亿法郎的总经营额;但1985年至1986年消费合作社业务经营联合会(SGCC)和主要跨地区消费合作社发生连锁破产事件,法国消费合作社总社(FNCC)也解雇了全体职员。其结果,只剩下5(后来合并成4)跨地区消费合作社,消费合作社的经营额也减半。幸存下来的消费合作社从各地区的民间的零售、批发集团购进商品,同时在COOP商品和广告宣传方面勉勉强强地搞一些联合合作活动。

大西洋消费合作社(总部在圣多)、诺曼底消费合作社(总部在卢昂)、阿尔萨斯消费合作社(总部在斯特拉斯堡)、香槟消费合作社(总部在阿坦普修尔马尔努)分别加盟家乐福(法国食品流通业界第1)、卡基诺(同上第6)、可拉(同上第9)和普乐莫德斯(同上第4),并接受商品供给服务。但,1996年诺曼底消费合作社放弃经营COOP商品,并接受卡基诺的品牌商品供货,其超大型仓储式超级市场也成了卡基诺的特许经营代理商店。

德国于1981年成立了包括生产、批发、零售于一体的康采恩(联合企业)---COOPAG,该企业于1989年破产,尽管其中一部分被多特蒙德消费合作社、原东德的柏林消费合作社所吸收,但因此德国西部的消费合作社的经营额损失了2/3。德国消费合作社联合会BDK也受此影响而倒闭,幸存的消费合作社于1990年设立了新的指导联合会BVK,中央进货合作社ZEG。截止到1994年,德国西部的11个消费合作社拥有60万社员、2.7万职工、1021家店铺和66亿马克的经营额。

柏林墙倒塌以后,东西德国合并,德国东部的消费合作社面对市场经济不得不进行重组以适应这一变化。东部的消费合作社由1989年的198个,460万社员,22.5万职工,30,000个店铺,400亿东德马克的总经营额减少到1994年的33个消费合作社,160万社员,1.2万名职工,2000家店铺,30亿马克的总经营额;市场占有率也由30%(东德的综合零售占有率)下降到1.5%(德国的食品零售市场占有率)

东部德国的消费合作社联合会VDK作为业务经营、指导的联合组织而保留了下来,并未与西部的联合会合并。因受德国统一的影响,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费的增加,消费支出受到抑制,从1992年开始的3年间零售销售总额减少了4%,消费合作社的经营额也减少了8%

在消费者追求低价格而纷纷走向廉价销售店的同时,以超级市场为主体的多特蒙特消费合作社也苦心经营,从1997年开始与阿尔考夫连锁企业集团共同建立了进货、物流的合资公司(由阿尔考夫公司经营),后者更进一步对消费合作社的超级市场和大型仓储式超级市场进行资本参与,并参与经营。

全国统一的奥地利消费合作社和芬兰消费合作社陷入了极度的危机。奥地利消费合作社是1978年由联合会和16个地区消费合作社合并而成立的,它不仅在拓展大型店铺方面较为落后,还存在着拥有生产效率十分低下的生产部门和投资过大的流通部门等结构上的问题。此外,还存在着政党、工会主管干部人事事务和社员参与经营表面化、空洞化等问题,甚至以不动产投资和虚假决算来暂时遮掩巨额赤字。1993年曾采取与瑞士MIGRO进行合作的起死回生对策,但也没有维持多长时间,1995年倒闭了。

芬兰于1983年通过E集团的业务经营联合会OTK39个消费合作社(以赫尔辛基为中心的阿兰特消费合作社除外)的大合并成立了EKA公司,并把保险部门KANSA和建筑部门HAKA纳为下属管理部门,进入90年代,随着苏联市场的衰退,芬兰经济的急剧倒退和零售部门的赤字,保险、建筑部门的失败导致经营危机更加严重,1993年不得已根据《公司修正法》实行了强制性重组。1994EKA公司与保险、建筑部门完全分开,零售部门作为TRADEKA(包括饭店、餐饮部门)而进行重组。E集团的零售部门从1985年的51万社员,64亿马克的总经营额下降到1995年的37万人,55亿马克的总经营额,更进一步地扩大了与S集团之间的差距。

与欧洲和加拿大相比较,美国的消费合作社的经济实力较弱,消费合作社以社会运动和自然食品为重点,80年代初,西部的巴克雷消费合作社有拥有12个超级市场和各种专门店;东海岸的绿色贝尔特消费合作社拥有6个超级市场和13个家具专门店参加各种活动。但因其理事会内部,理事会之间的基本政策发生对立,店铺政策和经营方式政策失误,职员的素质低下和人才不足,多次发生相互抵制事件以及疏远社员等原因,它们分别于1988年和1989年破产了。目前,美国大约有350个食品消费合作社(店铺消费合作社)和大约3000个联合进货消费合作社,但规模极小,仅仅靠推销自然食品等零星市场勉勉强强地开展活动。

3、欧美消费合作社的发展存在着明显差别的主要原因

欧美消费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可谓成败分明,但其中有很多消费合作社是并不属于上述任何一方的灰色部分。对于各国的消费合作社来说,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取得成功发展的合作社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有明确的理想和长期统一的战略。即作为维护消费者利益的消费者自身的组织,要明确其自主性;要提出让社员容易理解的理想和目标;追求实现这些目标的一贯的战略。

瑞士的MIGRO就是根据创立者德·威拉先生的理想和梦想,进行了众多领先时代的改革,成为瑞士人民不可缺少的社会性的合作社组织。北欧的消费合作社也并不仅仅安于现状,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更多的消费合作社在进一步加强其作为社员自身的组织的自主性的同时,追求持续性的一贯发展战略和政策。

相对落后的意大利和西班牙消费合作社坚持提高消费者和工人利益的理想,面对外国资本的长驱直入而统领本国市场,他们不是仅仅停留于所在地区的零星市场,而是选择了在全国各地开展开拓消费合作社的现代化商店的战略,并积极实施。

与此相反,放弃消费合作社的自主性,而一门心思希望在股份公司化中寻找出路的COOPAG(德国)倒闭了;缺乏全国统一战略,处于四分五裂的英国消费合作社也苦苦挣扎。

第二,通过大胆的结构改革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瑞典、挪威、丹麦的消费合作社顺应时代的变化,从制造领域撤出,集中力量从事零售业务,通过消费合作社、店铺的统一合并而大型化,通过联合会和会员社的功能合并而大胆地进行结构改革。意大利的消费合作社也合并统一了小型会员社,建立具有竞争力的骨干消费合作社,凭借其力量开设超大型超级市场等现代化店铺,形成联合会和会员社之间的一体化关系。西班牙消费合作社以两大消费合作社为中心,积极向业务空白地带拓展大规模的店铺经营业务,并取得了较高的增长率。

相反,法国和奥地利的消费合作社尽管也建立了骨干消费合作社并推进全国统一化,但并没有与已成重负的制造部门分开,在关闭小规模会员社和拓展大规模会员社方面行动迟缓,最后败给了大型连锁企业。

第三,向社员做出承诺,努力做出更大的社会贡献。

由于受ICA基本价值和合作社原则的讨论的影响,近年来各国合作社提高了对社员参与问题的关心程度。各国合作社进行了社员再登记和发行新的社员卡,成功地扩大了社员的消费合作社也提高了业务经营实绩。

但在消费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向中央集权化发展的同时,如何把社员的呼声反映到业务经营中来就成了共同的挑战课题。

此外,环境、伦理、与第三世界之间的联合等课题也引起了消费者的关心。那些积极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并努力为社会做贡献的消费合作社赢得了消费者的支持。

我们将逐步介绍欧美消费合作社在消费合作社的结构改革情况,现代化的经营方式的开发,灵活开展社员活动的方针和策略,努力为社会做贡献等四个领域的动向,同时还将介绍欧美消费合作社之间的国际合作的现状。

三、通过消费合作社的结构改革,加强一体化

1、联合会和单个消费合作社一体化

因区域市场统一而产生的激烈的国际竞争迫使各国消费合作社组织通过种种形式进行结构改革和经营现代化。

在瑞典,消费合作社运动在70年代初期迎来了鼎盛时期,但此后因其国内竞争激化而导致市场占有率停滞和收益恶化,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了瑞典消费合作社联合会KF细分和吸收经营不善的消费合作社等结构改革。然而,为了适应市场统一的冲击,瑞典消费合作社被迫从原来的联合会---会员社这种联邦制向全国业务统一经营方向进行更进一步的根本性的结构改革。1992年,KF被赋予重建瑞典的消费合作社零售业务的重任,其自身也转变成为以零售业务为核心的组织。

也就是说,把KF和斯德哥尔摩消费合作社的零售业务及其后勤支持部门(进货、加工、物流、情报)统一起来,作为统一的业务经营组织设立了合作社零售集团(KD),这积极促进了为了搞好超大型超级市场、廉价销售商店、各种专门商店的经营,支援消费合作社零售业务的商品加工和流通。

就超级市场而言,由KD社和斯德哥尔摩消费合作社、西部消费合作社、南部消费合作社、中部消费合作社共同设立了各地区的合资实业集团---绿色消费连锁集团并通过该进行有序经营。目前KD社发展到了占全国消费合作社经营总额的65%KF的目标是企图通过这些业务部门的统一经营节约成本,恢复竞争力。

英国的消费合作社为摆脱长期以来的低迷的不景气状况,合并小规模会员社,并积极推行以建立各地区的地区消费合作社为目标的地区计划,其结果,消费合作社总数由60年代初的800 余个减少到51个,经营额也集中到其中前15个消费合作社,并超过了全国消费合作社经营总额的90%。在此过程中,CWS(批发合作社)CRS(为救济经营不善的消费合作社而建立的消费合作社)等全国性组织也吸收、合并地区消费合作社,因此,这两者占了全国消费合作社经营额的一半。

CWS1973年与苏格兰CWS合并以来,向零售业发展,1984年吸收了当时全国第二位的皇家阿森纳消费合作社,扩大了零售业务,为了联合进货,从1993年开始与独立的单个消费合作社联合成立了消费合作社业务经营集团CRTG(CWS+18个单个消费合作社,30亿英镑的食品供给额),进行集中进货。

另一方面,CRS也于1981年吸收了当时最大的伦敦消费合作社,与其他有实力的单个消费合作社成立了独自的消费合作社业务经营联合会CIC(CRS+4个单个消费合作社,21亿英镑食品供给额),推行积极的拓展经营策略。

由此可见,英国的消费合作社运动是以CWSCRS为中心而两极化发展,但实现统一两组织而成为全国消费合作社的领袖的目标却因组织结构和基本战略不同尚遥遥无期。另外,社员人数的减少和市场占有率节节后退毫无刹车之势。1994年的英国消费合作社联合会联盟做出决议:到2000年将成立全国统一的消费合作社组织,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强有力的合作社事业领导者。

意大利虽没有进行联合会与单个消费合作社的组织的统一和合并,但通过两者之间的统一策略和功能重组而推进了一体化。即,根据意大利消费合作社联合会的号召,强有力地进行结构改革:统一合并小规模的、分散的单个消费合作社,推进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地区骨干消费合作社。其结果,单个消费合作社的数量从1965年的1287个减少到1985年的513个,1995年减少到302个,其中20个骨干消费合作社占全国消费合作社经营额的87%。为此,这些骨干消费合作社,特别是意大利中、北部的八大消费合作社和意大利消费合作社联合会以及COOP意大利(全国事业联合会)都对消费合作社运动整体的战略形成、经营方式政策、商品政策负有责任。

比如说,COOP意大利以前也承担进货和物流,但通过与会员社的合作并以推进协同行动为目标,于1979年进行了机构重组。即,COOP意大利将其基本功能集中到与供应商签订全国统一进货合同(覆盖全国消费合作社进货的 95%) 和开发根据设计说明书订货的自有品牌的商品(COOP商品和〖包含感情的商品〗) ,而商品的进货和物流则由地区性业务经营联合会承担。

意大利消费合作社联合会也变成了由骨干消费合作社代表组成的协商集体,1995年从这些消费合作社代表当中按课题不同设置了14个作业组,建立了通过会员参与的协商集体来决定重要的政策并由各会员社实施的体制。

在推进这种结构改革的基础上,意大利消费合作社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推行全国统一的经营战略。当然也存在不同意见(例如,FIRENCHE消费合作社就没有加入廉价销售连锁店),通过讨论超越了不同点而推行了统一方针。

此外,伴随着消费合作社的结构改革,必需大量的资金,所以也通过持股公司化(芬兰的EKA)和无表决权股金(德国的多特蒙德消费合作社等)来加强资本的形成,但股份公司化的德国COOPAG已经失败,因此,最近更加强调要充分坚持合作社自主性的必要性。

2、消费合作社联合会自有制造业务的重组

各国消费合作社联合会以食品为中心都拥有相当数量的自己的生产工厂,但在欧洲食品业界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不得不进行重组。

也就是说,为了适应市场大型化、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产品开发周期日益缩短等主要因素,其开发、市场成本增大也渐渐地使制造业的最佳规模大型化,以前那种消费合作社以较小的国内市场为经营对象而自己从事制造业的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了。

瑞典和丹麦的消费合作社联合会为了将所有的经营资源转向第一线的零售部门而对自有生产工厂进行缩小规模和调整,COOP商品也改为委托生产。

作为向欧洲大陆扩大市场的机会,英国的CWS采取设立SHILIAL食品工厂等积极的扩大策略,但从94年开始撤出生产领域,COOP商品也全部改为委托生产方式。此外,CRS也开始单独委托生产自有品牌商品。

另一方面,瑞士MIGROCOOP瑞士到现在为止还保持着自已的制造业的广泛经营网络。

四、开发现代化的经营方式

1、大型仓储式超级市场等现代化大型店铺的展开

欧洲的消费合作社早就通过设立大型仓储式超级市场和大型超级商场(超级商店)等大型店铺来积极致力于流通现代化,并领导着各国的流通业界。

瑞典的消费合作社于1963年开设了最早的大型仓储式超级市场Obs!,它与法国的家乐福齐名,在欧洲也拥有最先进的经营方式。其后,70年代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大型仓储式超级市场,80年代还开设了大型家具专门店Obs! Interior24小时店Servus连锁店,作为流通现代化的先锋起到了非常先进的作用。这些经营方式给其他北欧各国和中欧各国的消费合作社的经营方式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截止到95年,瑞典包括已收购的店铺在内共有42家大型仓储式超级市场和29个大型家具、家电专门经营店在从事经营活动。

意大利由于仍残留了战前的商业限制规定,此外,还按照自治体的城市街道建设标准进行较强的商业调整,所以其流通业的现代化程度也相应地落后。

但,面对EC市场统一和逐渐放宽限制,外国的商业资本开始进入,如果拱手相让,现代化的零售业无疑将受国外资历本势力的支配,所以,意大利消费合作社联合会倡议:由主要的骨干消费合作社开始建立大型店铺。

也就是说,1988年由各地的主要的骨干消费合作社通过联合经营和另设公司的方式设立了5个大型仓储式超级市场Ipercoop,截止到1996年末已达25个店铺。其中大半是在消费合作社的主要根据地---意大利的中、北部开展业务,也包括由北部的Estense消费合作社向南部的业务空白地带扩展经营而建立的店铺。

此外,还加强了对经营非食品的大型仓储式超级市场的投资,这两者已经占到主要消费合作社的总营业面积的55%

为了支持这些店铺经营业务的开发,消费合作社大型仓储式超级市场咨询合作社(SCICO)和全国社会研究所(INRES)等组织也一直在开展活动。

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EROSKI消费合作社于1981年在比德利亚开设了第一个大型仓储式超级市场,1990年开始在全国开展业务以后,加快了开设店铺的进度。截止到1995年,EROSKI消费合作社集团在西班牙境内17个州中的13个州、法国的巴斯克地区开设了店铺,其中现代化的大超级市场EROSKI19家,超级商店MAXI 19家,超级市场CONSUM211家。

西班牙消费合作社快速拓展店铺的背景:尽管国民的收入增加了,但国内现代化流通业建设跟不上,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真空,EROSKI消费合作社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并不失时机地开始在全国开展了业务;在资本调动方面设立了投资公司;在技术方面得益于意大利消费合作社的大力协助和合作。

此外,北欧各国、英国、瑞士等国的消费合作社通过建立大型店铺和收购其他的连锁经营商店而提高了经营额,改善了财务结构,但荷比卢三国和法国的消费合作社大多在现代化经营方面较落后,并呈现出衰败之势。

2、挑战新的经营方式

以前,欧洲消费合作社在经营方式方面大多都涉及百货商场、大型仓储式超级市场、超级市场、24小时经营店、各种专门店等全部经营方式,但在激烈的跨国竞争中,不得已只能把力量集中到大型仓储式超级市场、超级市场等主要经营方式当中。在英国、瑞典,大多数消费合作社已经退出了百货商场,纷纷向超级市场等经营方式转变,瑞典打算通过收购专门连锁店来扩大非食品经营。

此外,作为小型店铺的经营策略,英国以直接经营或特许代理经营的方式向24小时经营店方向转变并取得了一定成功,但这些经营方式在瑞典却有减少的趋势。

在失业率增加和个人消费停滞不前的情况下,欧洲的流通业界不断地开设了极端廉价折扣商店(不经营生鲜食品,主要经营500—1000个品种的加工食品),如德国的AldiRedle和丹麦的Netto等,消费合作社也不得不面对来自廉价折扣商店的挑战。

英国的CRS94年度从居国内第4位的连锁店—Argyll集团手中收购了101家被称为低成本(Low Cost)的折扣商店,随时准备与来自欧洲大陆的极限折扣攻势和国内折扣商店进行竞争。从96年开始,CRS采用新的公司标识,今后大型商店统一称为Co-operative Pioneer,小型商店称为Co-operative Local,低成本商店也将统一名称。

法国的消费合作社大型商店都加盟到民间连锁集团麾下,但在极限折扣经营业务领域开发出了名为Mutant的连锁经营店,其实力在法国国内仅次于Redle、家乐福、Aldi,居第四。诺曼底消费合作社建立了Mutant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以特许代理的经营方式经营175Mutant连锁店,一部分还发展到葡萄牙。

瑞典的消费合作社收购了FaktaPrix,丹麦的消费合作社收购了名为Fakta的折扣连锁经营店,并分别冠以各自的名称进行经营,但瑞典的Fakta业绩并未增长,估计将放弃这种经营方式。

意大利消费合作社也由主要消费合作社投资建立了开发廉价折扣商店的公司,1995年度开设了38家被称为DICODICOOP的小型折扣商店(营业面积为400-700平方米),但其前景尚难预料。

五、改善组织运转和激励社员的方针政策

1、加强民主管理

欧美各国相继出现了因无视股东的独裁经营导致的企业倒闭的丑闻,改革股份有限公司的民主管理就成了最流行的潮流。但在消费合作社领域如COOP AG和奥地利消费合作社因虚假决算和老板式经营,合作社事实上已变成了私有企业;在英国,随着因高层干部的退休金引起的激烈争论等问题日益白热化,人们十分关心组织运转的具体情况。这个问题已成为94年和96ICA欧洲地区大会的主要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和研究人员当中引起广泛的讨论。

合作社高效管理的定义有各种意见,但其基本概念是:为达到最高标准的企业行动、报告、责任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下面三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拥有最终管理权的社员,对战略、政策决策和业绩评价起重大作用的理事会,以及业务经营具体实施过程的管理者。

英国于92年发表了题为民主管理中的财务问题的考察报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英国消费合作社联盟也于1993年组成了民主管理实施小组,并于次年向全国代表大会提交了报告。这个报告以下列四个方面为目的,并且为改善消费合作社的组织运转而提出必要的事项,归纳提出最优的实践标准,即:(1)为改善经营业绩提高理事会工作质量;(2)管理部门对理事会尽最高水准的责任;(3)促进理事和社员相互关系的公开性和透明性;(4)重新激励社员加入合作社和参与合作社管理。

对于(1),对理事的集体责任、干部的工资报酬标准、对理事进行系统教育训练的必要性、从系统外录用理事等问题提出忠告。

对于(2),要处理下列问题,即:对CEO(最高经营责任者)和财务主管理事进行提名和在理事会中所占的比重,加强经营管理者的法律责任,选择并决定经营干部和雇用合同的期限以及其报酬的决定方法并公开说明,理事会对子公司应负的责任等。

对于(3),要向理事会提出忠告:对交易客户和职员出身的理事的投票权进行限制,理事长的任期限制,有义务向社员提供浅显易懂的年度报告并推荐中期报告,按消费合作社会计标准制定决算报告,超过消费合作社总资产1/4的交易需向代表大会报告,在营业转让时向社员提供相关情报并维护社员的利益。

对于(4),忠告理事会:理事会要对社员加入合作社、参加集会、参加选举等社员活动的政策以及实践的各个方面进行总体考虑。英国消费合作社联合会的各个会员消费合作社都按照这个报告来策划制定自己目前的行动标准并积极付诸实施的。

2、激励社员参与活动的尝试

社员的积极参与是改善组织运转的前提和保证,因此,进入90年代各国消费合作社纷纷致力于推进社员参与合作社的社员活动。其中,近年来,民间连锁企业积极引入类似于顾客惠顾额计划的做法(根据购买额给顾客点数,返还给消费者的计划),瑞典和英国对此非常积极。

为避免危机,瑞典率先重新整顿了业务经营组织,为了加强对社员组织的重新认识和强化作为消费者运动的特点,KF92年设立了MK(社员、消费者问题)委员会。该委员会在各地区会议上与消费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协商、讨论,并于9311月向KF理事会提出了报告。

委员会提出了瑞典的消费合作社运动的理想,即在业务经营活动、社员组织、消费者运动方面成为最出色的承担者,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提出了吸引社员、为社员提供价值、积极推进消费者运动,作为挑战课题。

委员会的忠告是多方面的,诸如:采用统一的形象设计标记;发行全国统一的社员卡和情报杂志;实施社会监督;开发与社员事业活动相关的相互交流系统;确保通过学校的长期的影响力;采用新的标准章程和投票方法;改善由社员参与的民主经营;增加股金和加大对社员活动经费的支出;积极支持地区的消费者运动等,为了积极推进这些活动,在KF经营组织内部设立了负责社员问题的部门,并设立了由专务理事直接管辖的项目组织:KF消费者。

但面对中央集权化业务经营,社员如何反映意见仍然是最大的课题。

英国因消费合作社的合并和店铺的统一和合并,社员参与合作社的活动年年倒退,消费合作社所表现出的活力日渐低下,英国合作社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并为激活社员参与合作社活动而开始积极行动。

例如,原有的社员花名册因已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不再有实际意义,因此,CWS开展了社员再登记和促进新社员加入合作社的运动,94年新加入和完成再登记的社员近3万人。对已完成再登记的社员积极提供特别优惠(折扣联票),分发《社员》杂志和日历,进行问询调查,对社员活动家和非常勤理事进行相关教育,举行地区业务经营委员会等,特别是在苏格兰地区社员参加合作社的势头日益高涨。

此外,CWS通过引进针对消费COOP商品的回扣返还卡,提高社员对消费合作社的信任和忠实程度。

从日本的消费合作社的社员活动的水平来看,这些努力仍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与80年代以前轻视社员的组织运作情况相比较,进入90年代日本消费合作社终于认识到社员的重要性、对社员提供服务和情报的必要性,这应该是一大进步吧。关于这一点,从92年到95年间,由日本、加拿大、英国、意大利、瑞典五国的消费合作社的领导人和研究人员提倡的有关参加型民主主义的国际共同课题成为激发各国社员活动的刺激因素。

六、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1、有关环境和伦理的政策和实践

欧美的消费合作社为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在地球环境问题方面也发挥着指导作用。

瑞士的MIGURO1985年制定了第一个环境政策,用具体数字表示按照能源和包装材料的使用周期价值计算出的削减目标,经营低农药含量的MIGURO SARNO商品,积极在店铺节约能源、资源,在流通方面使用可重复利用的运货箱和铁路,作为环境管理的先驱者不仅仅领导消费合作社,而且领导着流通业界的潮流。

瑞典的KF效仿MIGURO,90年制定了环境项目,系统地推行商品、店铺、生产和运输、回收再利用、职工教育、消费者信息等各种环境对策,同时积极开展以全体消费者为对象的走向大自然运动。

英国的CWS90年以后也起用其咨询功能开展全国性的环境宣传活动,积极推行摒除用动物做实验的商品开发和自由食品Freedom Food)等颇具特色的活动,1995年根据对3万消费者的调查结果,提出了题为切实肩负社会责任的零售业的报告,并作为今后的行动方针。

法国和意大利的消费合作社从80年代开始就与学校合作并通过年轻消费者之日宣传活动,积极致力于对在校学生进行消费者教育和环境教育。今天,大多数消费合作社都把环境对策放到战略课题的地位,积极经营有机农产品、开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商品、削减和回收包装材料、在经营活动中节省能源并减轻环境负担、为消费者提供教育资料和材料。

近年来,人们对环境和安全问题的关心日益高涨,与此同时作为解决南北问题的一环,公平贸易(Fair Trade)的思想正在广泛传播,英国和瑞典等国的消费合作社也开始采取行动。现有的国际贸易体制结构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生产者是不公平的,基于这种认识,对第三世界国家要以实现公平交易为目标,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消费者要以公正的价格提供优质商品;登记生产者组织,保证最低价格和奖励基金;预付款;制定通过直接交易进口等的标准;通过提供荷兰的MaxHabela和德国的TransFair等商标积极支持生产者自立。消费者以比一般商品更高的价格购买该商品,但理解其意义的消费者日益增加,有机栽培的咖啡和红茶等商品不仅仅在特别的第三世界商店而且在一般商店也能买到。

旨在使第三世界自立的活动也在各国消费合作社广泛活跃地开展,这里我们介绍瑞典和意大利的例子。

瑞典的消费合作社通过瑞典合作社中心(SCC)开展发展中国家合作社的开发合作,此外还通过KF项目中心推行商业的基础技术合作。其合作活动虽是运用政府的ODA全球性的行动,但在消费合作社的合作开发领域里,亚洲地区的日本生协(消费合作社)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所以,近年来其重点正移向中南美国家。

SCCICA中美地区办事处、ICA消费合作社委员会合作,从96年开始以10个国家为对象,开始了旨在加强中南美地区消费合作社市场竞争能力的4年开发项目。

意大利消费合作社联合会为了推进与非洲和中南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政策,于1989年设立了全国开发合作委员会(CO.NA.C.S.),开始了以中、北部大型消费合作社为中心的开发合作。即伦巴迪亚消费合作社对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亚得里亚消费合作社对莫桑比克、托斯卡纳州的消费合作社对塞内加尔和中南美诸国进行支援的项目,其内容不仅仅是对消费合作社进行技术合作,还涉及到通过植树防止沙漠化、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农村开发、振兴手工艺和当地特殊产业、支援小学校建设等多方面的活动。

2、消费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平衡表

为了使消费合作社的作用更加社会化,瑞士的MIGURO和英国的CRS发表了社会报告(意大利消费合作社称为社会影响平衡表)。这是有关消费合作社为实现其提出的社会性目标(或者说履行社会责任)而究竟开展了哪些活动的报告书,明确了对消费者社员职工社会大众这四个利害关系的责任和贡献。特别是对社会大众的责任方面,包括地区的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支持福利活动,对教育、文化、体育的贡献,对世界和平和第三世界的支持等项目。

社会报告最早是由MIGURO1978年发表的,CRS1985年发表了关于社会目标的声明,以后定期发行社会报告。CWS也于1995年发表了《顾客宪章》,该宪章旨在对内对外宣传其对消费合作社的社员和职工的关心和责任、有关社会问题和消费者问题的立场。意大利消费合作社也采取了在发表由全国代表大会审议的经济经营方面的资产负债表的同时以社会影响平衡报告表的形式并行发表其社会报告。

发表这些社会报告的目的主要有如下几点:消费合作社企图形象地展示其理想社会的理念和消费合作社的社会作用的尝试;向消费合作社的社员、职工展示消费合作社的理想;让消费合作社以外的一般社会人士了解、认识消费合作社的活动。

七、探索消费合作社之间的国际合作

1ICA消费合作社委员会和INTERCOOP的国际合作

针对欧洲统一市场,欧洲的消费合作社组织之间的国际合作是通过全球性国际组织来进行的,这些组织是:ICA消费合作社委员会、INTERCOOP和地区性国际组织EUROCOOP

ICA消费合作社委员会是有关消费合作社的消费者问题、社员活动问题的ICA专门机构,成立于1973年,其办事机构设在罗马的意大利消费合作社联合会。会员有29个国家的消费合作组织,欧洲(保加利亚、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英国),美洲(阿根廷、哥斯达黎加),非洲(加纳),亚洲(以色列、日本、科威特、新加坡)都是正式成员,通过亚太地区消费合作社委员会成为其会员的有10个国家。

消费合作社委员会70年代积极推进消费合作社的消费者政策,80年代是从事有关社员活动的经验交流,90年代是进行有关环境对策的情报和经验交流,但最近该委员会加强了对FAO/WHO(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统一食品规格委员会的工作和有关可持续的消费、公平交易的研究等专门课题的活动。

另一方面,INTERCOOP是由欧共体六国(丹麦、芬兰、德国、意大利、瑞典、英国)、挪威、匈牙利、斯洛伐克、以色列和日本共11个国家的12个消费合作社组织组成的国际合作社组织,总部设在哥本哈根。乞今为止,该组织具有食品和非食品的联合进货和经验、经营技术交流等三个功能,但目前食品的联合进货是由NAF(北欧消费合作社事业经营联合会)的国际性网络进行的,而非食品的联合进货是通过其他公司的国际组织来进行的。

NAF1918年以来作为北欧诸国的消费合作社联合会的联合进货组织积极开展贸易事业,但现在英国和意大利的消费合作社联合会也加盟进来,该组织已成为在欧洲居第5位的联合进货组织,并积极从事活动。

因此,INTERCOOP成为交流各加盟组织的经验、技术的场所,为了改善店铺的经营情况和物流、情报系统而召开研讨会和会议并有组织地搞好研究,为了培养高级管理人才而开展国际培训项目。此外,在POS(销售即时情报管理)系统和食品检验中心等专业领域也定期进行技术性的情报交流。

近年来,INTERCOOP尽力从事ECR的研究和实施,其目标是:通过从生产到零售的全过程的合理化来削减成本和高度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此外,INTERCOOP汇总并发表每年的加盟组织的统计资料,欧洲消费合作社的衰退和日本消费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

近年来,消费合作社委员会、INTERCOOP以及下面我们将提及的EUROCOOP除日本以外其成员大都是欧洲的消费合作社,而且其活动的重复开展也是现实问题,因此要研究其组织和功能的重组问题。

2、通过EUROCOOP向欧盟进行院外游说活动

EUROCOP是地区性消费合作社间国际合作的组织,其会员是欧共体各国和挪威、瑞士、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消费合作社组织,并将办事处设在布鲁塞尔,对欧共体各个机构进行院外游说活动。

即与欧盟委员会有关消费者政策的第24局进行合作,参加其消费者咨询审议会(CCC)的食品分部,对有关食品的成份标识、食品添加剂、食品卫生、认证手续等标准提出意见书,从保护消费者的角度对欧共体的立法过程施加其影响力。

此外,还与欧洲议会,特别是其消费者、环境委员会和预算委员会进行密切合作,与经济社会审议会(ECOSOC)也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这种活动,EUROCOOP努力树立作为消费合作社的消费者团体的良好形象。

近年来,EUROCOOP搞得较成功的例子:与其他的消费者团体合作将消费者保护政策纳入欧洲联盟条约。这虽然遭到产业界和一部分国家政府的强烈反对,但借此奠定了把保护消费者利益作为欧盟的基本政策之一的地位。

在这种框架之中,各国的消费合作社也积极地参与,例如有关欧盟的食品卫生标准就是根据英国的消费合作社运动的提议由欧盟委员会提出提案的,在欧洲议会,社会民主党集团的领导、英国合作党的沃林·格林女士取得了主导权。

EUROCOOP以健全地发展统一市场的消费合作社为目标,制定了战略指南,协调各会员组织的对应策略。为了交流其情报和经营技术,每年举行研讨会,讨论诸如激发社员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区域内市场的建成与对消费合作社的影响消费合作社的理念和新欧洲的未来战略等课题,并发行各种刊物。

为了支持原苏联、东欧各国的合作社向市场经济转变,作为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合作的框架组织,于92年成立了COOP·NETWORK,并从欧盟和世界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获得支援,积极通过研讨会和考察从事对合作社领导者和管理层进行教育培训等的活动。COOP·NETWORK已于19967月停止活动,其项目的大半由COOP·NETWORK斯堪的纳维亚(办事处设在斯德哥尔摩的非营利组织)继承下来。

北美除REI和卡尔加里(加拿大西部)消费合作社外,其消费合作社组织较零碎、分散,没有独立的全国性组织,国内、国际两方面的合作活动也很少,北美消费合作社管理会议是唯一的进行经验交流的场所。

除以上全球性和地区性的国际合作之外,还积极推进两国之间的国际合作。1993年瑞士的MIGURO和奥地利的CONSUM之间的合作虽以失败告终,但意大利的大型消费合作社为了拓展西班牙的EROSKI的大型仓储式市场经营而进行的合作却取得了成功。但与其他的大型连锁企业开展国际业务相比,消费合作社之间的国际合作还处在摸索阶段。

八、结语

面对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欧美的消费合作社正处在历史性的紧要关头。当然这决不是隔岸观火,它暗示了日本消费合作社的明天。在日本,大型商店经营法的放开也将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包括已经赢得竞争的欧美巨型跨国连锁企业在内的流通业界的竞争将更进一步激化,这也是必然的趋势,日本的(生协)消费合作社对此已经做好准备了吗?

80年代后,日本各县(注:相当于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都建立了骨干生协,并进行跨县的地区性合作,但日本生协连、业务经营联合体、各生协都各自拥有自己的商品部,在物流和情报处理领域也搞了很多重复投资。COMOJAPAN虽在各个领域提高了骨干生协间的共同行动效率,但如何进行全国性的、战略一致的高度合作是今后的重要课题。

进入90年代,由各地生协纷纷开设了超级市场和大型店铺,在全国生协的2810个店铺中,营业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下的小店铺占86%,此外联合进货的增长率和收益性也降低了。社员参与是日本式消费合作社的最大的优势,但大多数生协却面临着班组织率下降的事实,还有几个生协在组织运作方面出现了混乱情况。

日本的生协具备社会性运动的特殊性质,对于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消费者运动和为社会做贡献等方面还正处于摸索之中。

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并不存在什么普遍模式,我们应该从欧美消费合作社所面临的挑战、其成功和失败的事例当中学习更多的有益的东西。

(未完待续)